有了想要在北部某處來個一個人旅行的念頭後,就三不五時在網路上搜尋最佳去處,而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北投的綠建築市立圖書館,藏身於森林中的北投圖書館,彷彿身在圖館中,就能同時擁有翠綠的書卷氣,一直讓我心生嚮往,既然是心裡頭的聲音不停地呼喚,趁著連假陽光露臉拿著相機就啟程了(話說,沒能帶單眼出去攝影,實為扼腕阿>”<),假日的北投果然很高人氣阿!
由於出發前,就已經瀏覽過部落客們的照片,得知自搭乘捷運到新北投站,沿途在捷運站處就已經有充份宣傳北投觀光的巧思了。
等待著換車的北投捷運站,有著溫泉博物館的木屋模型,點出新北投一帶的特色。
歡迎旅客到來的特殊彩繪,這可是新北投的專車才有的喔!
溫暖色系的檜木車廂及溫泉木桶的設計,很受到旅客的喜愛。
北投觀光做得真好,出捷運站對面就有詳盡的景點指標,連地圖導覽都不用帶。
原住民文化保存館- 凱達格蘭文化館
從捷運站出來,過個馬路對面左側即是凱達格蘭文化館了,這座文化館會座落於此,是因為400多年此地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聚落- 北投社,有鑑於原住民文化藝術的銳減,台北市政府則以此區興建了「凱達格蘭文化館」,是全國首座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文化藝術及教學研習中心,不定期會舉辦有各類文化技藝的交流活動,也吸引不少師生前來參觀研習。
館內是不收門票的,但裡面的文物陳設及依地勢而建的導覽動線一點也不馬虎,詳盡的中英文歷史背景說明,喚起我那多年前研讀台灣歷史的記憶,很推薦大家來多瞭解原住民的文化歷史,給予不同文化風貌多點尊重和鼓勵。
凱達格蘭文化館
2F、3F為常設展區,展示台灣原住民14族及平埔族的文化、藝術及文物
三樓所展示的原住民傳統樂器,還可以讓旅客親手玩玩看呢!
坐擁森林的溫暖綠北投圖書館
沿著中山路走,幾步之遠就能看到藏身於森林中的綠建築代表- 北投圖書館,曾獲「綠建築標章」,是到北投來遊玩的旅客,絕對不會錯過這個遠近馳名的景點,尤其是假日更是吸引各地的人潮前來感受這座綠建築的魅力。
雖然內心不停呼喚的瑰寶就在眼前,但我不急著一探究竟,先慢慢走過周邊的蓮花池及北投公園,看看這綠意盎然的「大樹屋」。與溫泉博物館比鄰的北投圖書館,利用太陽能發電、溫暖的木造素材及雨水回收系統等設計,充份將綠色美學概念融合在建築中,從任何一個角落觀看,都能讓人感到心曠神怡,即使是什麼都不做地待在裡頭,也覺得很值得。
在圖書館旁的蓮花池
耶~我終於看到一直嚮往的森林圖書館了!!
二、三樓的閱覽室,是不是很舒適又溫暖的空間呢?
這裡美得像木屋咖啡廳一樣,走在裡頭都會不自覺輕聲細語。
坐在二樓的延伸陽台,似乎離綠意和鳥語花香更近了,跟三五好友坐著徜徉在書中黃金屋,恣意一整個下午好像也不為過
從公共浴場到博物館- 溫泉博物館
感受過了芬多精和自然的斜影採光後,就到隔壁的溫泉博物館瞧瞧,紅磚加木造的洋式建築風的博物館,前身為北投溫泉的公共浴場,中間歷經時間的推移,不堪使用荒廢,直到1997年再修復名立成第三級古蹟,之後成立為北投溫泉博物館。
路過庶民的享受「千禧湯」
這幾年北投溫泉業者無不挖空心思來包裝、打造多星級的泡湯空間,彷彿沒花個幾千大洋,就沒能有入場的資格了,其實不然,就在溫泉博物館的上坡,有個公辦民營的露天溫泉浴池「千禧湯」,園內設計有四座溫泉池、兩座冷水池,是來自地熱谷的酸性硫磺溫泉「青磺泉」,每天上午五點半至晚上十點,分六個時段收費,一般民眾只需全票四十元,老人優惠票二十元,在上午八點十點公益時段,六十五歲的長者還免費呢,果然是很平民的泡湯享受。
由於裡頭為露天大眾浴池,所以就不方便拍照了,只能目視觀看了~呵!
前監察院長于右任寓所「梅庭」
來到參觀景點的第四站,沒想到我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四個點呢! 走到一個日式木構建築風格的建物,本來以為又是某一多星級的旅館業者傑作,原來是之前曾聽聞重新開放的于右任寓所-「梅庭」,而「梅庭」這二字即是當年于右任先生親手題字的,自1952年起為于右任先生避暑、避壽或避開關說之寓所。
走進這樣的木造日式建築,整個室內的擺設很簡單雅緻,可以感受到過去這個一代草聖于右任的簡樸和學養,大大落地窗透進的光線,搭上于右任的親筆揮毫,更增添古味。
進屋內參觀前,先在外面拍一張
一代草聖前監察院長于右任
于右任先生的昔日書房及文房四寶
屋外的景色如同另一片淨地
其實再往山上走,還有很多未去的景點,甚至還有親山步道可以健行,看來只能留待下回了; 填飽肚子前再往旁邊的溫泉街- 光明路走走,沒想到路邊兩旁還見到了幾棵櫻花樹穿插其中,連通中山路和光明路的木造步道,步道下尚有瀑布流經,像極了小橋流水的景致。
咦? 前方那棟很華麗的建築是哪間溫泉飯店呢?
門口還有一排女將等待迎接賓客
原來是前些日子才熱鬧開張的日勝生加賀屋
這趟單人的旅行,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小時,卻好像在旅程中身心格外放鬆、重新充滿了電,沒有特定的地點限制,也沒有人情和時間的壓力,我恣意地照著自己的意志遊走,有些東西暫時拋開,但有些東西卻又好像更清晰了,一直很認同旅行對人生的重要意義,如同商周的某個專題報導,強調人的一生中都應該要擁有一次屬於自己的壯遊,在每一次的旅行中都是與自己對話最好的空間,誠實地面對自我的時刻,而透過鏡頭,真實地傳達出眼中看到的美麗世界,將最美的時刻,永遠保留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