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題不在於「世界」是什麼樣子,

而在於「你」是什麼樣子,

我們都是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。

不要害怕被人討厭,不要過著別人的人生,選擇自己的道路!

老是想要尋求別人的認同、在意他人的評價,到最後你過的就是別人的人生。

被討厭的勇氣  

            《被討厭的勇氣》是一部心靈作品的小說,以一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來到哲學家的小屋,決心前來推翻哲學家所主張的「世界無比單純,人人都能幸運」的謬論而展開精彩的論辯對話。書中哲學家提出的許多阿德勒心理學的論點,很值得深思,反覆咀嚼,因為大部份的時候,我們就像年輕人一樣,在與哲學家的對談中,不斷地檢視和推翻自己既有的想法,時而疑惑,時而頓悟,而過去的生活經驗也在此時一一浮現,有驗證,也有感慨,甚至連結起那些長期累積的已知觀念,真理的答案不在持續地外尋,而在於自己的逐一驗證與深思。

阿德勒心理學認為:過去所經歷的包袱,不應該是牽絆我們選擇自己生活型態的枷鎖,我們是有重新選擇的可能性,而之所以我們到最後無法改變,在於我們自己下定決心「不要改變」。

      看到這裡,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像年輕人一樣,想在心中對哲學家大聲反駁 : 我想改變,而且是發自內心的,怎麼可能下定決心不要改變?! 哲學家說,我們之所以改變不了,是因為「保持現狀」對我們來說是比較容易的,眼前會發生的事,可能會遇到的狀況,都在自己的意料之外,儘管大家對現在的生活有種種的不滿,但維持現狀還是相對比較輕鬆安心的,卻也失去了變得幸福的勇氣。

      說穿了,我們不想失去「控制權」,還記得以前在學習瑟多那釋放法時,老師要我們學會釋放基本的欲望「想要控制」、「想要被認可/被愛」,因為那是苦痛的來源,我們總是想要「控制」生活中的一切,希望能盡一切力量來達到某種目的,獲得他人的認同、甚至是被愛,而不想失控的自己,其實早已陷入身心失衡而不自覺的失控狀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 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我們並不是「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」

 割捨別人的課題

      於是書中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: 否定「認同」的需求,因為認同的需求讓你不自由! 越是關係親密的人,越是我們尋求認同的對象,然而割捨別人不代表否定和拒絕情愛,反倒是給自己多一點空間思索自我的核心價值,選擇真正想過的生活型態,我們不再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,而過得小心翼翼地,他人的一句話、一個眼神和反應,就足以讓我們猜忌或失望好久。

      老實說,這點真的有難度,從小到大這是我們習慣已久的價值觀,只是長大後所接觸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或學者卻告訴我們,要想活出生命的價值,就要跳脫別人對我們的期望和評價,職場、學業、親情、愛情甚至是友情,我們背了好多的包袱,為了獲得認同,我們的內心好糾結, 好不自由。

      所以我一直都相信,每個人都需要有自處的空間與時間,適時將自己與身邊的人的角色做轉換,成為一個「協助但不介入」的角色,學會「放手」,這對親子間與情人間的關係經營也是十分重要。

認真活在「當下」

 「如果你將目標設定在遙遠的未來,把現在當成醞釀準備期,等待時機來的時候再做,這是虛耗、拖延自己人生的做法。只要你選擇了這麼做,就哪裡也去不了,因為「當下」對你來說只不過是準備期,分分秒秒都在忍耐和等待。」

      我在現職的工作已跨越五年時間,雖然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投身於科技產業,然而非本科系的學經歷,進入企業內部後,更深覺專業領域與產品知識的學習是無止盡地,就像是研修資管系課程一樣,抓緊每一個學習的機會,不懂就問、不明白就想辦法弄清楚,意念很明確,就是把眼前的每件事做好。

      自己的工作習慣是會準備一本空白筆記本,一半記錄工作技能、產品與產業的專業知識,而另一半則是書寫自己隨時看到的佳句與當時的心得,多年下來也累積多本,能随時查看。一日的下班前,我隨手翻閱了幾本筆記,看著自己一筆一劃寫下密密滿滿的專業知識,每年期許自己的目標,突然感覺心頭上一股感動,眼眶也默默地濕潤了,原來我已經努力了這麼長的一段路阿! 在每個當下,做好屬於那個階段該做的事,

      因為真正活在每個「當下」,是持續性前進的生活方式,接納此時此刻的狀態,也思索著要如何行動,如何可以做得更好。我想長跑與爬山應該就有著這樣最直接的感受吧! 在運動的過程中,能做的只有專注在腳下的每一步,以求穩定、安全地邁出每一步,緩慢地調順自己的呼吸,讓自己不會在短時間內就耗盡肺活量,同時也讓自己知道一定能完成全程。

      我們想像中的不幸福,才是造成不幸福的原因,培養自己跨出那一步的勇氣,決心選擇變得幸福的生活型態,是我們可以持續努力的目標。我很喜歡心理諮商師蘇絢慧在推薦序中一段話: 「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哲學家,同時也住著一個年輕人。或許我們都走過年輕歲月對人生的疑惑與追尋,最終,我們終於成為自己生命的哲學家。」

      也謝謝這本書的譯者葉小燕小姐,因為在這樣充滿看似吊詭,實則隱含真理的文字箴言行句間,能夠精準地譯出真意,不得不讓人敬佩,只要語意梢有差池,可能就會讓讀者更陷入疑惑的黑洞中,謝謝您的用心

 

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,請幫我按下拍手,最多可按五下給我一點回饋!

arrow
arrow

    紫色幸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